时间: 2025-04-30 10:1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15:47
“华不再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花朵不再开放”,比喻事物已经过去,不再重现或复兴。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种美好或繁荣的状态已经结束,不会再出现。
在文学作品中,“华不再扬”常用于描绘历史的变迁或个人的命运,表达一种无奈和哀伤的情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形容某个时代或某个人的辉煌已经过去。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某个时期的终结。
同义词:
反义词:
“华不再扬”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在描述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诗词中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常见于日常对话和新闻报道中。
在文化中,“华不再扬”常常与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以及对变迁的深刻认识。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哀伤和无奈。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以及无法挽回的遗憾。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华不再扬”来形容我童年时的一个老街区,那里的热闹和活力随着城市的发展已经不复存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华不再扬,唯余心中那片旧时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旧日繁华与今日萧条对比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首怀旧的旋律,唤起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glory days are over”,用来形容某个时期或个人的辉煌已经结束。
“华不再扬”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变迁的必然。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有力的工具,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时无重至,华不再扬。
1. 【华】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再】
(会意。小篆:从一,冓(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再,一举而二也。 、 《周礼·司刺》-再刺再宥再赦。 、 《周礼·巾车》-樊缨十有再就。 、 《礼记·玉藻》-酒肉之赐弗再拜。 、 《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过言不再。 、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再战而烧夷陵。 、 《后汉书·张衡传》-再迁为太史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枪再击。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再则曰老大帝国。
【组词】
再录一堂、 再速、 再二、 再之、 再眠
4.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