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4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44:58
火烬灰冷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火燃烧后剩下的灰烬已经冷却,不再有热量。基本含义通常用来比喻事物已经结束,热情或活力已经消失,留下的只是无生命的残余。
在文学中,火烬灰冷 常用来形容一段关系、一个时代或一个梦想的终结。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某种激情或动力的消退。在专业领域,如化学或物理学,它可能用来描述燃烧过程的最终状态。
火烬灰冷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火烬”指的是火燃烧后的残余,“灰冷”则是指这些残余已经冷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比喻事物结束后的状态。
在文化中,火常常象征着生命力和热情。因此,火烬灰冷** 这个词汇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常用来表达一种失落或终结的情感。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悲伤和无奈。它让我联想到一切美好事物的消逝,以及无法挽回的过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用这个词汇来形容一段失败的感情经历,表达那种热情和希望彻底消失的感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火烬灰冷,星辰黯淡,
往昔的誓言,随风飘散。
心中的火焰,已不再燃,
留下的,只是无尽的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废墟中散落的灰烬,给人一种凄凉和寂静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灰烬时的沙沙声,增添一种凄凉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shes to ashes",用来形容事物的终结和回归自然的状态。
火烬灰冷 这个词汇在表达事物终结和情感消逝方面非常有力。它不仅在文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经历。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的力量和美感。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烬】
(形声。从火,尽声。本义:物体燃烧后的剩余)。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 、 《北史·吕思礼传》-烛烬夜有数升。
【组词】
灰烬;余烬;烬灰、 烬骨
3.
【灰】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灰,死火余烬也。 、 《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毋烧灰。 、 《字汇》-火过为灰。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纸灰之类。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灰飞烟灭。
【组词】
灰灭、 灰榇、 灰罐、 灰枵、 灰火、 灰末
4.
【冷】
(形声。从仌(bīng),冰,令声。本义: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冷,寒也。 、 白居易《乌夜啼》-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组词】
冷香、 冷泉、 冷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