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0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06:44
火烬:字面意思是指火燃烧后剩下的灰烬。基本含义是指火焰熄灭后留下的残余物,通常是灰白色的粉末状物质。
“火烬”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自古代至今变化不大。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中已有“烬”字的记载,用以描述火后的残留物。
在许多文化中,火烬常与死亡、毁灭或结束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某些**仪式中,火烬可能被视为净化或转化的象征。
“火烬”可能引起一种悲伤或凄凉的情感反应,因为它通常与失去或结束相关。同时,它也可能激发对新开始的希望和期待。
在个人经历中,火烬可能与某次火灾的记忆相关,或者在观看电影、阅读书籍时,与某些情节产生共鸣。
在诗歌中,“火烬”可以用来描绘一种深刻的转变或结束:
在火烬中,我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灰烬之下,种子悄然发芽。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ash”或“ember”,德语中的“Asche”,都与“火烬”有相似的含义和用法。
“火烬”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火燃烧后的物理状态,还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火烬”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烬】
(形声。从火,尽声。本义:物体燃烧后的剩余)。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 、 《北史·吕思礼传》-烛烬夜有数升。
【组词】
灰烬;余烬;烬灰、 烬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