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1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19:04
“俱收并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全部收罗,一并容纳”。它强调的是广泛地接受和包容各种不同的事物或观点,不排斥任何一方面,体现出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俱收并蓄”常用来形容作者的写作风格或作品的内容丰富多样,不拘一格。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的包容性很强,能够接受和融合不同的意见或文化。在专业领域,如教育、管理等,它可以用来描述一种全面、多元的教学或管理方法。
同义词:兼容并包、海纳百川
反义词:排斥异己、一意孤行
“俱收并蓄”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文献,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于包容和多元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也在日常交流和专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俱收并蓄”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和而不同”理念,即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追求和谐共处。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倡导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开放的。它让我联想到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环境,能够激发各种思想和创意的碰撞。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团队中工作,我们团队的理念就是“俱收并蓄”,这使得我们能够有效地整合来自不同背景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俱收并蓄,海纳百川, 思想的火花,在此汇聚。 不同的声音,和谐共鸣, 创造的旋律,永不停息。”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五彩缤纷的调色板,各种颜色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场交响乐音乐会,不同乐器的声音和谐地交织在一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ll-embracing”或“inclusive”,它们都强调了包容和接纳的特性。在不同的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于包容和多元的追求是普遍存在的。
“俱收并蓄”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更加开放和包容。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多元文化的价值,并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这一理念。
1.
【俱】
(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俱,皆也。 、 《战国策·齐策》。注:“偕也。”-而仪与之俱。 、 《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 、 《汉书·李广苏建传》-百余人俱。 、 、 《世说新语·自新》-处与之俱。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使与书俱。
2.
【收】
(形声。从攴(pū),收(jiū)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收,捕也。 、 《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女反收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 《后汉书·张衡传》-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组词】
收领、 收系、 收付、 收考、 收夷、 收劾、 收案、 收掩、 收执、 收禁、 收领
3.
【并】
(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並,併也。从二立,会意。今隶作並。 、 《仪礼·乡射礼》-並行。 、 《礼记·儒行》-並立则乐。 、 《荀子·儒效》-俄而並乎尧舜。 、 《礼记·玉藻》-並纽约用组。 、 《诗·齐风·还》-並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 《文心雕龙·附会》-並驾齐驱,而一毂统辐。 、 《韩非子·难势》-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并踵而生也。
【组词】
并列;并肩作战;并介、 并夹、 并封、 并心
4.
【蓄】
(形声。从艸,畜声。本义:积聚,储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蓄,积也。 、 《广雅》-蓄,聚也。 、 《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 张衡《东京赋》-洪恩素蓄。 、 《贾子·无蓄》-蓄积者,天下之太命也。 、 《礼记·王制》-无三年之蓄。 、 《韩非子·初见秦》-蓄积索,田畴荒。 、 《国语·楚语下》-积货滋多,蓄怨滋厚。 、 《新五代史》-将军蓄米,将疗饥乎;将破敌乎?
【组词】
蓄火、 蓄菜、 蓄余、 蓄毓、 蓄租、 蓄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