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1:5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1:55:23
受害人:指在犯罪、事故、灾害或其他不利事件中遭受损失、伤害或不利影响的人。
受害人一词源自汉语,由“受害”和“人”两个词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该词汇的含义和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特别是在法律和心理学领域。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受害人的概念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在一些社会中,受害人的权益保护和心理支持受到高度重视,而在其他社会中,这些可能被忽视。
受害人一词常常带有一种同情和悲悯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无辜、脆弱和需要帮助的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目睹一位受害人在交通事故后得到社区的帮助和支持,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社会团结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受害人比喻为“风雨中的孤舟”,表达其在逆境中的孤独和无助。
受害人的形象可能让人联想到悲伤的音乐和黑白照片,传达出一种沉重和哀伤的氛围。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victim”,其使用和含义与汉语中的“受害人”相似,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受害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受害人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不仅在法律和心理学领域有广泛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同情和支持那些遭受不幸的人。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害】
何不。 同: 曷
【引证】
《书·大诰》-王害不违卜。 、 《诗·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 《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 《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