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0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08:42
词汇“受度”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专业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用语。由于缺乏具体的上下文,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但请注意,由于该词汇的不常见性,以下分析可能包含一定的推测成分。
“受度”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接受的程度”或“承受的程度”。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指某人或某物接受某种影响、压力、信息或能量的程度。
由于“受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受”(接受、承受)和“度”(程度)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受度”可能与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或文化接受度有关。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韧性”、“适应性”或“宽容”,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评估自己或他人对某种情况的接受或承受能力时,可能会使用到“受度”这个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雨的洗礼中,他的受度如同顽石,坚韧不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定表情,或者一个结构在压力下的稳定状态。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稳的心跳声或稳定的机械运转声。
由于“受度”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在英语中,可能对应的是“tolerance level”或“acceptance level”。
“受度”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框架来思考和表达接受或承受的程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描述复杂的情况和情感。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度】
估计,推测。
【引证】
《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组词】
忖度、 测度;度空儿
衡量。
【引证】
《礼记·王制》。释文:“量也。”-度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