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8:45
受寒 字面意思是指身体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导致体温下降或身体不适。基本含义是指因寒冷而感到不舒服或生病,通常与感冒、发烧等症状相关。
“受寒”一词由“受”和“寒”两个字组成。“受”字有接受、承受的意思,“寒”字表示寒冷。在古代汉语中,“受寒”就已经被用来描述因寒冷而生病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保暖和预防受寒一直是重要的健康观念。冬季时,家人和朋友之间常常会互相提醒注意保暖,避免受寒。这种文化惯体现了对健康的重视和对彼此的关心。
“受寒”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不适和痛苦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寒冷的天气、厚重的衣物和温暖的被窝。在情感上,它可能引发对温暖和关怀的渴望。
我记得有一次冬天,我没有穿足够的衣服就出门了,结果晚上回家时感到非常冷,第二天就受寒了,发烧了一整天。这件事让我深刻意识到保暖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受寒”:
寒风中,我受寒了,
心却如火般燃烧。
渴望一丝温暖,
在冬日的寂静中。
在英语中,“受寒”可以对应为“catch a cold”或“get a chill”。不同文化中,对寒冷和保暖的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预防受寒的基本观念是普遍存在的。
“受寒”这个词虽然简单,但它涉及了健康、文化和情感等多个层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和情感。通过深入学“受寒”,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丰富性和细微差别,这对于提升我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寒】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寒,冻也。 、 《列子·汤问》注-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 《易·说卦》-乾为寒。 、 《左传·哀公十二年》-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 、 《左传·昭公四年》-以享司寒。 、 《吕氏春秋·有始》-北方曰寒风。 、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庄子·德充符》-饥渴寒暑,是事之变。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寒光照铁衣。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凄神寒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寒肃、 寒悄、 寒衾、 寒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