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4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48:43
词汇“弃同即异”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弃”、“同”、“即”、“异”。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弃同即异”字面意思是指放弃相同的东西,转而追求不同的事物。基本含义是指在选择或决策时,放弃传统的、常见的或普遍接受的事物,转而选择新颖的、独特的或与众不同的选项。
“弃同即异”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于创新和个性的重视。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强调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在**文化中,“弃同即异”体现了对于个性和创新的推崇。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鼓励人们在面对传统和常规时,勇于探索和尝试新事物。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鼓舞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勇于突破常规、追求创新的人,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令人钦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总是鼓励我们“弃同即异”,在学*和研究中寻找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这种教育方式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弃同即异,创新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不畏常规的束缚。”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传统的背景前,面向未来,手中拿着创新的工具。结合音乐,我可以联想到一首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旋律,象征着不断前进的动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ink outside the box”或“go against the grain”,它们都强调了与众不同和创新的重要性。
通过对“弃同即异”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创新和个性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也在实际生活中指导我们如何面对选择和挑战。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勇于“弃同即异”。
吉也闻之,弃同即异,是谓离德。
传闻而欲伟其事,录远而欲详其迹,于是~,穿凿傍说,旧史所无,我书则传。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同】 ——见“胡同”hútòng。
3.
【即】
(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即,就食也。 、 《仪礼·公食礼》-席末取粮即稻。 、 《易·鼎》。高亨注:“《说文》:‘即,就食也。’此用其本义。”-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4.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