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3:14
复检:指对已经检查过的物品、文件、身体状况等进行再次检查,以确保第一次检查的准确性或发现可能遗漏的问题。
复检一词由“复”和“检”组成。“复”意味着再次或重复,“检”意味着检查或检验。在现代汉语中,复检主要用于强调对已经进行过的检查的再次确认。
在医疗文化中,复检被视为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法律社会中,复检则是确保司法公正和证据准确性的必要步骤。
复检可能引起焦虑或不安,因为它通常与不确定性或潜在问题相关。然而,它也象征着谨慎和责任,是对质量和准确性的追求。
在个人生活中,复检可能发生在健康检查、车辆维修或学术论文审查等场景中。例如,一次健康复检可能揭示了初检时未发现的健康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将复检比喻为对生活的再次审视:
“在时光的河流中,我复检每一段记忆, 寻找那些被遗忘的珍珠, 在岁月的沙漏里,我重新编织每一个瞬间。”
在英语中,复检可以对应为“recheck”或“reexamination”。在不同的文化中,复检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强调了准确性和可靠性。
复检是一个在多个领域都非常重要的词汇,它强调了再次确认和检查的必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复检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对质量和准确性的追求。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检】
(形声。从木,佥(qiān)声。本义:书匣上的标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今字作签。-检,书署也。 、 《后汉书·公孙瓒传》-辄皂囊施检。
【组词】
检封、 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