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2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29:13
其应如响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它的反应就像回声一样迅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反应非常迅速,就像声音发出后立刻有回声一样。它强调的是一种即刻的、无延迟的响应。
在文学作品中,其应如响 常用来形容人的反应敏捷,或者事物的响应迅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科技、军事等,它可以用来描述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
同义词:
反义词:
其应如响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和文学作品,特别是在描述自然现象和人的行为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强调快速响应的重要性。
在文化中,快速响应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商业和军事领域。其应如响 体现了人对效率和敏捷性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高效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快速、精准的动作,以及对变化的迅速适应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紧急情况中体验到其应如响 的重要性。当时,一个突发**需要立即处理,团队的快速响应确保了问题的及时解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风云变幻间,其应如响,
心随境转,意随风扬。
想象一下,当你在山谷中大喊一声,立刻听到回声的情景。这种即刻的回声就是其应如响 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s quick as a flash" 或 "instantaneous response",都强调了快速和即刻的特性。
其应如响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还让我意识到快速响应在各种情境下的重要性。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快速和敏捷的概念。
如以匙勘钥也,如以玺印涂也,必以其类,其应如响。
王曰:‘寡人好世俗之乐。’孟子又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所谓~,其实阳开而阴翕之也。
1.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2.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响】
(形声。从口,鄉声。本义:回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響,声也。 、 《剧秦美新》-炎光飞响。 、 《史晨奏铭》-黄玉响应。 、 《易·系辞》-其受命也如响。 、 《水经注·江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汉·贾谊《过秦论上》-云集响应。 、 《聊斋志异·促织》-绝无踪响。
【组词】
响臻、 响彻;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