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1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1:30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字面意思是坐在一旁观看别人钓鱼,心中只有羡慕别人能钓到鱼的情感。这里比喻自己虽然有参与某事的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只能旁观,无法实际参与。
在文学作品中,这句话常用来表达作者对某种机遇或活动的渴望,但由于条件限制或自身原因无法参与的无奈心情。在口语中,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对他人成功或幸运的羡慕,同时表达自己无法参与的遗憾。在专业领域,这句话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机会成本或选择时,可以用来比喻无法同时参与多个活动的情况。
这句话源自孟浩然的诗作,反映了唐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话被广泛引用,成为表达无奈和羡慕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钓鱼常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活动,而“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则反映了文人在面对机遇时的无奈和自嘲。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知足”和“自省”思想。
这句话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无奈和羡慕。它让人联想到平静的湖面、悠闲的钓鱼者,以及旁观者的复杂心情。这种情感反应可以影响人的思维,使人更加珍惜眼前的机会,同时也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看到朋友们出国旅行,而我因为工作无法同行,这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句话就能很好地表达我的心情。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将这句话融入到描述自然景色的诗句中,如: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宁静的湖面,几个钓鱼者悠闲地垂钓,旁观者坐在一旁,眼神中透露出羡慕和无奈。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古典音乐,如《月光曲》,来增强这种宁静而复杂的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atching from the sidelines”或“envying from afa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义是相似的。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句话不仅是一种文学表达,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机遇时要珍惜,同时也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句话丰富了我们的情感表达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欲济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
2.
【观】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引证】
《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观谓之阙。 、 《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 、 《后汉书·班固传·典引》-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
【组词】
观阙、 观魏
台榭。
【引证】
《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组词】
观台、 观榭、 观阁
3.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4.
【钓】
(形声。从金,勺声。本义:以钩饵取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钓,钩鱼也。 、 《诗·卫风·竹竿》-以钓于淇。 、 《论语》-子钓而不纲。 、 唐·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 、 唐·柳宗元《江雪》-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组词】
钓蛤蟆
5.
【者】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同本义。
【引证】
五代·王衍《醉妆词》-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组词】
者回、 者般、 者流、 者番、 者里、 者个、 者边
6.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
7. 【有】
8.
【羡】
(会意。本义:羡慕,因喜爱而希望得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羡,贪欲也。 、 《广韵》-羡,贪慕也。 、 《字林》-慕欲曰羡。 、 《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 、 《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组词】
歆羡、 艳羡、 称羡、 欣羡、 叹羡
9.
【鱼】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引证】
《说文》-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 、 《易·中孚》-豚鱼吉。 、 《论衡·指瑞》-鱼木精。 、 《仪礼·特牲礼》-鱼十有五。 、 《诗·邶风·新台》-鱼网之设。 、 《礼记·曲礼》-鲜鱼曰脡祭。 、 《吕氏春秋》-鱼上冰,獭祭鱼。 、 《史记·周本记》-白鱼跃入王舟中。
【组词】
鱼鲩冠儿、 鱼鳞册、 鱼烂、 鱼轩、 鱼脍、 鱼市、 鱼质龙文、 鱼米、 鱼秧、 鱼鱼雅雅
10.
【情】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 、 《礼记·礼运》又-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 、 、 《易·系辞》。虞注:“情阳也。”-情伪相感。 、 《白虎通·情形》-情者,阴之化也。 、 《荀子·正名》-情者,性之质也。 、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览物之情 、 清·黄宗羲《原君》-情所欲居。 、
【组词】
情熟、 情款、 情悃、 情热、 情肠、 情悰、 无情、 友情、 情交、 情好、 情志、 情思、 情切
1. 【羡鱼】 喻空存想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