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5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56:57
“休浣”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意指官员休假期间不处理公务,专门用来洗涤衣物。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已经不常用,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仍可见其踪影。
在古代文学中,“休浣”常用来描述官员的休假状态,如“休浣日”即指官员的休息日。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可能会提及以反映古代的生活*惯和制度。
“休浣”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休”指休息,“浣”原指洗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休假”或“休息日”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在古代*,官员的休浣日是一种制度化的休息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工作和休息平衡的重视。这种制度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和文化惯。
提及“休浣”,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宁静生活和简朴的生活方式,带来一种怀旧和宁静的情感反应。
在现代生活中,“休浣”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和文化背景。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生活的诗歌时,可以使用“休浣”来描绘那个时代的宁静和简朴:
休浣日,古巷深,
洗涤尘,心自清。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官员在休浣日,家中庭院,洗涤衣物,鸟语花香,带来一种宁静和放松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制度可能被称为“假日”或“休息日”,但“休浣”这个词汇因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其他语言中没有直接对应词汇。
“休浣”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惯和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休】
(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休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休,息止也。 、 《尔雅》-休,息也。 、 《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 《五经文字》-休,象人息木阴。 、 《汉书·王莽传》。注:“庇荫也。”-诚上休陛下余光。 、 《诗·大雅·民劳》-汔可小休。 、 《礼记·月令》-毋休于都。 、 《史记·高帝纪》-止宫休舍。 、 唐·杜甫《兵车行》-未休关西卒。 、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景公猎,休,坐地而食。 、 岳飞《五岳祠盟记》-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休于树 、 《资治通鉴·唐纪》-命士少休。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将士更休。 、 、 《聊斋志异》-既暮,休于旅舍。
【组词】
休日、 休舍、 休士、 休坐
2. 【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