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1:03
“救过不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救了别人却得不到应有的报答”。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帮助了别人,但对方不仅不感激,反而可能恩将仇报。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绘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困境。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表达对某人忘恩负义的不满。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人际互动中的互惠原则和道德行为。
“救过不赡”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行为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现代社会,成为表达人际关系中不公平现象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知恩图报”和“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因此,“救过不赡”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道德回报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失望和无奈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帮助他人后感到被辜负的情景,引发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帮助朋友解决问题,但对方却不领情或甚至反过来指责我们。这种经历让人深刻体会到“救过不赡”的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暖人心,
救过不赡泪满襟。
世态炎凉谁知晓,
恩怨情仇梦里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一个人在帮助他人后却被冷漠对待的画面。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抒情的旋律,来增强“救过不赡”带来的情感共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 good deed goes unpunished”,意思是有时做好事反而会受到惩罚或不被感激。
“救过不赡”这个成语深刻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道德困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表达人际互动中的微妙情感和道德判断。
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赡,何暇论绳墨之外乎!
百职庶司,~,上下睽孤,足为隐虑。
1.
【救】
(形声。从攴(pū),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救,止也。 、 《周礼·司救》注-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 、 《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使之相救。 、 《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组词】
救止、 救祸、 救灭、 救熄、 救扑
2.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赡】
(形声。从贝,詹(zhān)声。本义:供给)。
同本义。
【引证】
《晋书·羊祜传》-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
【组词】
赡家、 赡育、 赡身、 赡私、 赡用、 赡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