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5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54:45
半山腰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山体的中部,介于山顶和山脚之间的位置。它通常用来描述山体的一个特定高度,这个高度既不是最高的山顶,也不是最低的山脚,而是处于中间的位置。
在文学作品中,“半山腰”常常被用来营造一种宁静或隐逸的氛围,如描述隐士的居所或风景的美丽。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具体的地理位置或进行方向指示。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登山**中,“半山腰”可能涉及到更精确的高度测量和路径规划。
同义词:山腰、山中、山间 反义词:山顶、山脚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在于语境和具体位置的描述,而反义词则直接对应于山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半山腰”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构成简单明了,由“半”和“山腰”两个词组成,直接表达了其意义。在语言的演变中,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和意义保持相对稳定。
在**文化中,“半山腰”常常与隐逸文化和山水诗联系在一起,象征着远离尘嚣、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宁静和远离喧嚣的向往。它让我联想到清晨的雾气、鸟鸣和清新的空气,以及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感觉。
在我的一次徒步旅行中,我们在半山腰找到了一个绝佳的观景点,那里可以清晰地看到远处的湖泊和森林,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半山腰”这个词所蕴含的美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半山腰的晨曦,轻抚着露珠的梦,山风轻拂,带来远方的呼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阳光洒在半山腰的树林上,露珠闪烁,鸟儿在枝头歌唱。这样的画面和声音让人感到宁静和愉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id-slope”或“halfway up the mountai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义相似。
通过对“半山腰”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不仅仅是地理方位的描述,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对于提升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都有重要意义。
1.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半,物中分也。 、 《汉书·高帝纪上》-今汉有天下太半。 、 《汉书·项籍传》-士卒食半。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 《聊斋志异·狼三则》-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组词】
太半、 半日;半工;半升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腰】
(形声。从肉,要声。本作“要”。本义:紧接肋或胸以下的部分;胸和髋之间的身体的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后汉书》-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组词】
腰板、 腰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