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5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9:57
徒呼奈何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只是呼喊‘怎么办’而没有实际行动”。它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只是空自叹息,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去解决问题。
徒呼奈何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困境中人的行为模式的观察和总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描述消极应对方式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知难而进”和“自强不息”,因此徒呼奈何**这种消极的态度往往不被推崇。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面对困难不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的人。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无奈和失望。它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困境中挣扎,却无法找到出路,这种感觉让人感到沉重和无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挑战,当时我感到非常无助,几乎想要放弃。但后来我意识到,徒呼奈何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需要采取行动,寻找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可以将徒呼奈何融入到描述自然灾害或人生困境的诗句中,如:“山洪暴发,村民徒呼奈何,唯有祈祷天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人们在洪水中挣扎,却无计可施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人们在绝望中呼喊“怎么办”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ringing one's hands”(搓手),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无助和焦虑。
徒呼奈何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应只是空自叹息,而应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并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由于内城关闭,他原已是~,不想有此意外机缘,得能越过禁制,王五自然绝不肯轻放。
1.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
2.
【呼】
(形声。从口,乎声。本义:吐气,与“吸”相对)。
同本义 。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与“吸”相对。
【引证】
《说文》(外息,指呼气)-呼,外息也。 、 《书·大传》-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 、 《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
【组词】
呼哈、 呼噏、 呼息、 呼翕
3.
【奈】
如,如何。
【引证】
《礼记·曲礼下》-奈何去社稷也? 、 《史记·高祖本纪》-诸侯不从,奈何? 、 《韩非子·喻老》-无奈何也。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无可奈何。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亡奈何矣。 、 《淮南子·兵略训》-唯无形者,无可奈也。
这。
【引证】
《西厢记》-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
4.
【何】
(形声。从人,可声。金文,象人负担之形。本义:负荷) 同本义 同: 荷
【引证】
《易·噬嗑》-何校灭耳,凶。 、 《易·大畜》-何天之衢。 、 《诗·商颂·玄鸟》-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 《诗·商倾·长发》-何天之休,不競不絿。 、 《管子·小匡》-用此五子者何功。
【组词】
何校、 何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