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0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05:13
徒劳(tú láo)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白费力气”或“无用功”。它指的是努力或尝试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或者结果是无效的、无意义的。
徒劳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徒劳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徒”(意为“仅仅”或“只是”)和“劳”(意为“劳动”或“努力”)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就已经存在,用来形容努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在**文化中,徒劳常常与“天命”或“宿命”联系在一起,强调有些事情是人力所不能改变的。这种观念在古典文学和哲学中尤为明显。
徒劳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无奈和失望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努力后的空虚和无力感,有时也会引发对命运或机遇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徒劳可能出现在多次尝试解决问题但最终失败的情况下。例如,多次尝试改善人际关系但未能成功,这种经历让人感到徒劳和挫败。
在诗歌中,徒劳可以用来表达对无法实现的爱情或梦想的哀叹:
月光下的誓言, 终究是徒劳的幻影, 随风而逝,不留痕迹。
徒劳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沙漠中徘徊,或者是一个人在空旷的房间里无助地寻找着什么。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悲伤或忧郁的旋律,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
在英语中,徒劳可以对应为“in vain”或“futile”。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强调努力的无效果。
徒劳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努力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了解徒劳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增强我们对失败和挫折的理解,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要考虑效率和可能的结果。
1.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
2.
【劳】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
同本义。
【引证】
《庄子》-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 、 《孟子·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组词】
劳心焦思、 劳民、 劳民动众、 劳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