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0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8:56
“以恶报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恶行来回报别人的恶行。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受到不公正或恶意对待时,采取同样或更恶劣的手段进行报复。它强调了一种消极的、报复性的应对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以恶报恶”常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行为模式,特别是在描述冲突和对抗的场景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表达对某人行为的失望或批评。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伦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报复行为的后果和道德评价。
同义词“以牙还牙”强调了报复的直接性和对称性,而“以德报怨”则强调了宽容和积极的态度,与“以恶报恶”形成鲜明对比。
“以恶报恶”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在古代文献中,如《论语》等,有关于如何对待他人的恶行的讨论,这个成语反映了其中一种较为消极的应对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其含义和使用场景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以恶报恶”常常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它违背了儒家倡导的“仁爱”和“宽容”的原则。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缺乏自制力和道德判断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冲突、仇恨和无休止的恶性循环。在表达中,我倾向于避免使用这个词汇,因为它传递了一种消极和不和谐的氛围。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目睹过“以恶报恶”的行为,这让我深刻理解到这种行为只会加剧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我更倾向于采取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处理冲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仇恨的漩涡中,以恶报恶, 不过是黑暗的循环,无光的夜。 愿我们以爱为灯,照亮前行的路, 在宽容的海洋里,找到和平的港湾。”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幅描绘冲突和对抗的画面,如两个人互相攻击的场景。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紧张和不安的音乐,如急促的鼓点或尖锐的音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n eye for an eye”,这个短语源自《圣经》,也强调了报复的对称性。然而,在西方文化中,这个短语也常常被批评为过于简单和原始的正义观。
通过对“以恶报恶”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含义和影响。这个词汇提醒我,在面对冲突和挑战时,选择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比报复更为重要和有益。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谨慎地使用这个词汇,并努力传递积极和建设性的信息。
前十八年。宋伐齐之丧,是恶也;今齐乘胜而报,是以恶报恶也。
他不主张~的,他的意思是皇帝叫我们去当兵,我们不去当兵。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3.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
4.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