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4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48:25
词汇“校怨”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因此在中文语料库中很难找到具体的使用实例。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校怨”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在学校环境中产生的怨恨或不满情绪。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其确切含义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解释。
由于“校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描述学生或教职工对学校政策、环境或人际关系的不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具体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不满情绪。
由于“校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可能需要创造性解释:
由于“校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校”(学校)和“怨”(怨恨)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校怨”可能被用来描述学校环境中的一种普遍情绪。例如,在教育改革或学校管理不善的情况下,学生和教职工可能会产生这种情绪。
“校怨”可能让人联想到学校生活中的压力和不愉快经历。它可能唤起人们对学校环境、教育政策或人际关系的负面情感。
由于“校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然而,如果学校环境不佳或存在管理问题,人们可能会感受到类似的不满情绪。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校怨”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词汇,用来表达学校生活中的不满和挑战。例如:
由于“校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容易引起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然而,可以想象一个充满压抑氛围的校园场景,或者听到学生们低声抱怨的声音。
由于“校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学校环境中的不满情绪。
尽管“校怨”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可以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表达方式,用来描述学校环境中的不满和挑战。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