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0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03:43
词汇“仪漏”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仪漏”这一词汇的分析:
“仪漏”的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仪式或仪态上的疏漏或不完美。其中,“仪”通常指仪式、礼仪或仪态,而“漏”则意味着遗漏、疏忽或不完整。
由于“仪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在重要仪式上的失态或疏忽。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文化或专业背景下。
由于“仪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仪”和“漏”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中。
在重视礼仪和仪式的文化中,“仪漏”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或不专业的表现。例如,在正式的官方活动或传统仪式中,任何仪漏都可能被视为严重失礼。
“仪漏”可能会给人带来负面情感,如尴尬、失望或不悦。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不完美的场景或不愉快的经历。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仪漏”这个词汇。然而,如果在参加某个重要仪式时出现了疏忽,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当时的情景。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仪漏”作为一个象征,代表生活中的不完美或遗憾。例如:
由于“仪漏”涉及仪式和疏忽,可能会联想到庄重的场景中突然出现的尴尬或混乱。视觉上可能是仪式中某人突然跌倒或忘记台词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观众的窃窃私语或尴尬的沉默。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仪漏”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能会用来形容仪式中的不完美或疏忽。
“仪漏”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提醒我们在重要场合中要注意细节和礼仪。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特定情境,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精确性。
1.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
2.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