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5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57:42
“以蠡测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贝壳做的瓢来测量大海”,比喻用浅*的知识或方法去衡量深奥的事物,结果必然是不准确或不全面的。这个成语强调了方法的不适当和结果的不可靠。
在文学作品中,“以蠡测海”常用来批评那些自以为是、不自量力的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试图做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事情。在专业领域,如科学研究中,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和工具来解决问题。
“以蠡测海”出自《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后来演变为“以蠡测海”,成为常用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教育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妄自尊大。它反映了人谦虚谨慎的处世哲学。
这个成语给人以警示和反思的情感反应,提醒人们在面对未知和复杂问题时要谨慎和谦逊。
在学术研究中,我曾遇到过试图用简单模型解释复杂现象的情况,这时“以蠡测海”这个成语就非常贴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以蠡测海,海深不可测;以心观天,天高不可攀。”
想象一个人站在海边,手持一个小小的贝壳,试图用它来测量大海的广阔,这种画面充满了讽刺和无奈。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using a teaspoon to empty the ocean”,意思相近,但“以蠡测海”更具文化特色。
“以蠡测海”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方法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提醒我们在学和生活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警示标志,帮助我们避免自以为是和盲目行动。
彼言者,直坐井窥天,~耳!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蠡】
蜾蠃。 同: 蠃
【引证】
汉·班昭《东征赋》。注:“蠡与蠃古字通。”-谅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陈力而相追。
3.
【测】
(形声。从水,则声。本义:度量水的深浅)。
度量;测量。
【引证】
《说文》-测,深所至也。 、 《周礼·大司徒》。注:“犹度也。”-测土深。 、 《礼记·乐记》。疏:“知也。”-穷高极远,而深深厚。 、 《礼记·少仪》。注:“意度也。”-毋测未至。 、 《国语·晋语》。注:“度也。”-抑欲测吾心也。 、 《韩非子·主道》-大不可量,深不可测。
【组词】
测海、 测景、 测汽车的速度;测房子的高度;测地、 测步
4.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