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2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25:23
“以血洗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鲜血来清洗鲜血,比喻用仇敌的鲜血来报仇。这个成语强调了复仇的残酷性和不可避免性,通常用来描述一种极端的、血腥的报复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以血洗血”常用于描述家族或民族间的深仇大恨,如历史小说或战争题材的作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个人之间的极端报复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历史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和讨论复仇行为的法律和社会后果。
同义词:以牙还牙、血债血偿
反义词:宽恕、和解
“以血洗血”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复仇文化的普遍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这种极端的复仇行为逐渐被法律和社会规范所取代。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和血缘关系非常重要,因此家族间的仇恨往往被视为不可调和的。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法律和道德规范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复仇文化,强调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沉重和悲壮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残酷和人类的悲剧。它提醒我们复仇的代价和后果,以及寻求和平与和解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法律问题时,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复仇行为的复杂性和后果。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以血洗血”来描绘一种悲壮的氛围,如:
在那血色的黄昏,
以血洗血的誓言,
在风中飘扬,
诉说着古老的仇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场或家族仇杀的画面,血迹斑斑,气氛沉重。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悲壮或紧张的旋律,来增强这种词汇带来的情感冲击。
在其他文化中,如西方文化中的“an eye for an eye”(以眼还眼)也有类似的复仇概念,但强调的是对等性和法律的公正性。
“以血洗血”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历史中复仇文化的残酷性和不可避免性。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法律和道德的作用,避免陷入无休止的复仇循环。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思考复仇的代价和寻求和平的重要性。
我国人皆欲杀汝,唯我不然。汝国已杀突董等,吾又杀汝,犹以血洗血,污益甚尔。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
3.
【洗】
洗脚。
【引证】
《说文》-洗,洒足也。
姓。同“冼”。
4.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