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5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50:58
抹香鲸病胃的分泌物。类似结石,从鲸体内排出﹐漂浮海面或冲上海岸。为黄﹑灰乃至黑色的蜡状物质,香气持久,是极名贵的香料。
1.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引证】
《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 《易·乾》-飞龙在天。 、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 《孔子家语·执辔》-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 、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
【组词】
龙工、 龙公、 龙渊、 龙章、 龙蛇、 龙文、 龙伯、 龙沼、 龙旌凤翣、 龙门
2.
【涎】
(形声。从水,延声。本义:唾沫,口水)。
同本义。
【引证】
《三苍》-涎,小儿唾也。 、 郭璞《江赋》-喷浪飞唌(涎)。 、 柳宗元《三戒》-群犬垂涎。
【组词】
口角流涎;垂涎三尺
3.
【香】
(会意字。据小篆,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香甜美好。本义:五谷的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按,谷与酒臭曰香。”-香,芳也。春秋传曰:“香稷馨香。” 、 《左传·僖公五年》-黍稷靡馨。 、 《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盛,其香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