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9:47
“甑生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蒸饭的甑子(古代的一种炊具)上积满了灰尘”。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长时间无人使用或打理,导致器物积尘,比喻事物被忽视或废弃。
在文学作品中,“甑生尘”常用来描绘荒凉、废弃的场景,如废弃的家园、荒废的田地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被长时间忽略,不再受到关注或照顾。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或历史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古代遗址或文物的状态。
“甑生尘”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日常生活,甑是一种古代的蒸饭器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比喻其他类型的废弃或忽视状态。
在**文化中,“甑生尘”常常与怀旧、乡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变迁的感慨。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去的怀念。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以及那些曾经繁华如今却荒凉的地方。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见过一些废弃的老房子,它们的外墙斑驳,窗户破碎,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这些场景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甑生尘”的意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老屋甑生尘,窗前月影,诉说往昔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废弃老屋的画面,墙上爬满了藤蔓,窗户上积满了灰尘。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空旷房间的回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ust-covered”或“neglected”,但这些表达没有“甑生尘”那样富有诗意和历史感。
“甑生尘”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场景,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更生动地描述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以及那些充满故事的废弃之地。
先生经旬甑生尘。
1.
【甑】
(形声。从瓦,曾声。从瓦,表示是陶制品。本义: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上蒸煮 )。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甑,甗也。 、 《方言》五-甑,自关而东谓之甗,或谓之甑。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甄爨,以铁耕乎? 、 《后汉书·孟敏传》-荷甑堕地,不顾而去。 、 宋·陆游《杂题六首》-朝甑米空烹芋粥,夜缸油尽点松明。
2.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3.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