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4:1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4:11:59
“上和下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上下级或长辈与晚辈之间和睦相处。这个成语强调的是社会关系中的和谐与尊重,尤其是在等级分明的社会结构中。
在文学作品中,“上和下睦”常用来描述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或家庭环境,其中每个人都尊重彼此的地位和角色。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劝诫或赞美某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组织内部的和谐与效率。
“上和下睦”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社会伦理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社会中,其应用范围可能更加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家庭或组织内部。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和上级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因此,“上和下睦”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反映了社会和谐与秩序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和谐、平静和秩序。在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传达出对和谐关系的向往和赞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团队项目中见证了“上和下睦”的实践。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尊重,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成员,都能有效沟通,最终项目取得了成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上和下睦,春风化雨,人心所向,共绘蓝图。”
想象一幅画面:在一个宁静的村庄,老人和孩子们在树下聊天,笑声和谈话声交织在一起,这正是“上和下睦”的生动体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能通过“teamwork”或“collaboration”等词汇来表达,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强调了合作与和谐的重要性。
“上和下睦”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理解了社会关系中的和谐价值,也让我在描述理想社会状态时有了更精确的词汇选择。通过深入学这个成语,我更加欣赏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深度。
常则是户静门清,上和下睦,立计成家,众口流传。
他不多几年,已巴到极顶的份儿,也只为识时达务,能够~罢了。
1.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2. 【和】 ——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
3.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4.
【睦】
(形声。从目,坴(lù)声。本义:和好,亲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睦,目顺也。 、 《礼记·礼运》。注:“皆训亲。”-讲信修睦。 、 《礼记·坊记》-睦于父母之堂。 、 《孟子》-则百姓亲睦。 、 《书·尧典》-九族既睦。
【组词】
睦友、 睦睦、 睦亲、 睦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