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3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39:57
“京报”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在北京出版的报纸。它通常指的是在北京地区发行的新闻出版物,可能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新闻报道。
在文学语境中,“京报”可能被用来象征权威、传统或历史的厚重感。在口语中,它可能简单地指代北京地区的报纸。在专业领域,如新闻学或出版业,它可能特指在北京注册并运营的报社或新闻机构。
“京报”一词源于“京”字,意指首都或大城市,而“报”字则指报纸或报告。在**历史上,“京报”可能最早指的是明清时期的官方报纸,如《邸报》,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代在北京出版的各种报纸。
在**,北京作为首都,其报纸往往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因此,“京报”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往往与权威、官方声音和主流价值观联系在一起。
对于我来说,“京报”可能带来一种正式、权威的印象,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我的生活中,我可能经常阅读《京报》来获取最新的国内新闻和政策动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京报”:
晨曦微露,京报轻翻,
字里行间,岁月流转。
看到“京报”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北京的天际线、古老的胡同和现代的摩天大楼。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报纸翻动的沙沙声。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有类似的概念,如“Capital Newspaper”或“Metropolitan Daily”,但它们不一定具有“京报”在**文化中的特定含义和历史背景。
通过对“京报”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信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对于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和丰富性至关重要。
1.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 、 《淮南子·览冥》-筑重京。 、 《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 、 《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 、 《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
2.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