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0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08:42
动手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开始进行实际的操作或行动,涉及到使用手部或身体的动作来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它可以指物理上的动作,如做家务、修理东西,也可以指抽象的动作,如开始解决问题或参与争论。
在不同的语境中,“动手”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动手”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含义逐渐扩展,但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动手”常常与勤劳、实干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强调通过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鼓舞的,它让我联想到解决问题和创造事物的动力和热情。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鼓励自己“动手”去做一些事情,无论是学*新技能还是解决日常问题,这种态度帮助我克服了许多挑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动手”:
春风拂面,我动手播种希望, 每一粒种子,都是未来的梦想。
想象一个工匠在工作室里“动手”制作艺术品,锤子的敲击声和木屑的飞舞,这些都是“动手”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动手”可以对应为“get your hands dirty”或“roll up your sleeves”,这些表达也强调了实际参与和行动的重要性。
“动手”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一个动作的描述,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行动意愿和实践能力。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