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01 20:2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20:24:22
灾患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灾难和祸患。它通常用来描述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等)或人为灾难(如战争、事故、经济危机等)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困难。
“灾患”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灾”指自然或人为的灾害,“患”指困难或危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严重的灾难和祸患。
在**文化中,“灾患”常常与天命、风水和道德责任等概念联系在一起。社会对灾患的反应和处理方式也反映了集体主义和社会团结的价值观。
“灾患”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痛苦、损失和无助,同时也可能激发人们对帮助和重建的渴望。
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亲眼目睹了灾患的严重性,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团结和互助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灾患”可以用来象征人生的挑战和考验:
灾患如风暴, 考验着我们的勇气和坚韧。 在黑暗中, 我们寻找光明的出口。
在英语中,“灾患”可以对应为“disaster”或“calamity”。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情感色彩和使用频率。
“灾患”是一个充满情感和象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具体的灾难*,还反映了人类对不幸和挑战的共同体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灾患”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1.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
2.
【患】
(形声。从心,毌guàn)声。“串”即“毌”(贯)字。本义:担忧,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患,忧也。 、 《论语·宪问》-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 《春秋·繁露》-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 、 《国语·晋语》-患货之不足。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患秦兵之来。 、 《世说新语·自新》-患志之不立。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何患不能。
【组词】
患累、 患御、 患忧、 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