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5:21
束发冠: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将头发束起来并戴上的冠饰。在古代中国,束发冠是男子成年礼的一部分,象征着从少年步入成年,开始承担社会责任。
束发冠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一些传统文化保护和复兴的活动中,仍能看到其身影。
在古代中国,束发冠不仅是服饰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束发冠给人以庄重、典雅的印象,联想到古代的礼仪之美和文化的深厚底蕴。它唤起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怀念。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看到过古代束发冠的实物,那精美的工艺和设计让我对古代工匠的技艺赞叹不已。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风情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写:
束发冠玉,步履轻盈,
穿越千年,风华依旧。
古韵悠长,心随风动,
梦回长安,共赏明月。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古装的男子,束发冠,手持折扇,在古朴的庭院中漫步。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筝或笛子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宁静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年礼仪和服饰也有所体现,如日本的“元服”仪式,但具体形式和意义各有不同。
束发冠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古代中国的文化信息,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对成年和礼仪的共同关注。在现代社会,虽然其使用频率降低,但它仍然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一座桥梁。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3.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