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0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00:41
束发:字面意思是指将头发捆扎起来。在古代**,束发通常指的是男子将头发束成发髻,这是成年男子的标志之一。在现代汉语中,束发也可以泛指任何将头发捆扎或整理的行为。
束发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仪制度。在周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束发为髻,表示成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束发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成熟和责任。
在**传统文化中,束发有着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成年男子的标志,也象征着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对家族责任的承担。
束发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庄重和传统。它让我联想到古代文人的形象,以及他们对学问和道德的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束发这个词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的历史剧,那些束发从军的英雄形象至今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束发:
晨曦微露,束发轻扬,
书卷在手,心向远方。
束发这个词让我联想到古代文人的画像,以及他们在书房中读书的场景。视觉上,我可以看到整洁的发髻和文人的长袍;听觉上,我仿佛能听到书页翻动的声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tie one's hair”或“ponytail”,但这些词汇没有束发在**文化中的深厚历史和文化意义。
束发这个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述,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学*汉语的过程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
1.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
2.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