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0:15
词汇“[受名]”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打字错误或者是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缺乏具体的信息,我将假设“受名”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并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受名”可能指的是接受或被赋予的名称。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知识产权,它可能指的是某人或某物被正式命名的过程或结果。
由于“受名”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受”(接受)和“名”(名称)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接受名称的概念。
在某些文化中,给予某人或某物一个特定的名称可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这可能涉及到命名仪式或传统。
“受名”可能让人联想到正式和权威的场合,如法律文件或官方声明。它可能带来一种正式和权威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生活中,“受名”可能与孩子的命名仪式或宠物的命名有关,这些场合通常充满情感和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受名”来描述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如:
在晨曦的光辉中,
一朵新花悄然“受名”,
名为“希望”。
“受名”可能让人联想到正式的仪式或庆典,如颁奖典礼或命名仪式,这些场合通常伴随着庄重的音乐和仪式感。
在不同文化中,命名仪式和命名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命名可能与家族传统和**信仰紧密相关。
“受名”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领域和语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涉及到命名和接受名称的过程,可能在法律、文学和个人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相关概念。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