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8:08
“受刑”字面意思是指遭受刑罚,通常指的是在法律或司法程序中,个人因为犯罪行为而被判处并执行的惩罚。这种惩罚可以是体罚、监禁、死刑等形式。
“受刑”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受”表示接受或遭受,“刑”指刑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专业化,主要集中在法律和司法领域。
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受刑”的意义和执行方式有很大差异。例如,古代**的酷刑与现代的刑罚制度在形式和目的上都有显著区别。在现代社会,受刑更多地被视为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和威慑,同时也强调人权和法治。
“受刑”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和痛苦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痛苦、不公和悲剧。它可能引发对正义、人权和法律制度的深层次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虽然不太可能直接经历“受刑”,但这个词可以用来描述某些极端不愉快的经历,如长时间的工作压力或不公正的待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黑暗的牢笼里,他受刑,心灵的光芒却未曾熄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囚犯在监狱中的情景,或者一个法庭审判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铁链的声音或法庭的宣判声。
在不同文化中,“受刑”的对应词汇和执行方式有很大差异。例如,在伊斯兰文化中,Sharia Law下的刑罚与西方国家的刑罚制度有显著不同。
“受刑”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在法律和司法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法律制度和社会正义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