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0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09:24
孤儿:字面意思是指失去父母的孩子。基本含义是指那些因父母去世、遗弃或其他原因而无人抚养的儿童。
“孤儿”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诗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对孤儿的关注和处理方式有所变化。
在许多文化中,孤儿常常被视为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在一些**和传统中,收养孤儿被视为一种善行。
“孤儿”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悲伤和无助的情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坚强、希望和爱。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个志愿项目,帮助当地的孤儿院改善设施和提供教育资源。这段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孤儿们面临的挑战和他们展现的勇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孤儿”:
在寂静的夜晚,孤儿的眼眸
闪烁着星光,诉说着希望。
尽管世界遗弃了他,
他的心中依然燃烧着爱的火焰。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孤儿”的概念和对待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孤儿可能被视为不幸的象征,而在其他文化中,他们可能被视为坚强和独立的象征。
“孤儿”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社会现象,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通过对“孤儿”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培养同情心,并在创作中灵活运用这一词汇。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