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2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28:36
“喀秋莎”(Katyusha)是一个俄语词汇,原指一种俄罗斯民间歌曲,后来也指代一种苏联时期研发的火箭炮系统。在不同的语境中,“喀秋莎”可以指代音乐作品、火箭炮或者女性名字。
“喀秋莎”源自俄语“Катюша”,最初是作为女性名字出现,后来因为一首同名歌曲而广为人知。在二战期间,苏联的BM-13火箭炮因其发射时的声音与歌曲相似,也被命名为“喀秋莎”。
“喀秋莎”在俄罗斯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歌曲《喀秋莎》代表了俄罗斯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火箭炮“喀秋莎”则象征着苏联在军事技术上的成就。
提到“喀秋莎”,人们可能会联想到俄罗斯的广袤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战争中的英勇。这首歌和火箭炮都激发了人们对俄罗斯的情感和想象。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在学校的历史课上学习到关于“喀秋莎”火箭炮的知识,或者在音乐会上听到《喀秋莎》这首歌,这些都是与“喀秋莎”相关的记忆。
在诗歌中,可以将“喀秋莎”融入描述俄罗斯风景的诗句中:
在那遥远的北方,喀秋莎的歌声飘扬, 伴随着火箭炮的轰鸣,穿越了历史的沧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白雪覆盖的俄罗斯大地,远处传来《喀秋莎》的旋律;结合音乐,可以听到那首充满民族风情的歌曲,或者火箭炮发射时的震撼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喀秋莎”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其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可以通过翻译和解释传达给其他文化背景的人。
“喀秋莎”是一个多面性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俄罗斯的文化和历史,也体现了语言在不同领域中的灵活运用。在学习这个词汇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与文化、历史之间的紧密联系。
1.
【喀】
吐。
【引证】
清·方苞《弟椒涂墓志铭》-弟偕行喀血,隐而不言,血气遂大耗。
呕吐、咳嗽的声音。
【引证】
《篇海类编》-喀,吐声,又欬声。 、 《列子·说符》-两手据地而欧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
2.
【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秋,禾谷熟也。 、 《尔雅》-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 、 《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秋者,少阴之选也。 、 《月令章句》-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 宋·范成大《颜桥道中》-处处田畴尽有秋。 、 赵树理《福贵》-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
【组词】
麦秋、 秋麦、 秋禾、 秋成、 秋苗、 秋实、 秋登
3.
【莎】
(形声。从艸,沙声。本义:草名。香附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亦名沙隨,一名地毛,其实附根而生,谓之缇。即今香附子。-莎,镐侯也。 、 《汉书·司马相如传》-薜莎青薠。 、 潘岳《射雉赋》-青鞦莎靡。 、 《淮南子·览冥》-田无立禾,路无莎薠。
【组词】
莎池、 莎岸、 莎洲、 莎香、 莎庭、 莎径、 莎阶、 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