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1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3:46
“刀斧手”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使用刀和斧头作为工具或武器的人。在古代,刀斧手通常指的是军队中的士兵,他们配备有刀和斧头,用于近战攻击或执行死刑。在现代,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比喻意义,指代那些执行严厉或无情决策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刀斧手”可能被用来象征暴力、权威或死亡。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执行严厉或不留情面的任务。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军事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古代军队的组成。
同义词“刽子手”和“屠夫”都带有强烈的负面含义,而“执行者”则较为中性。反义词则强调和平、调解和和谐。
“刀斧手”这个词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刀”和“斧”都是古代常见的武器和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从具体的军事角色演变为更广泛的比喻意义。
在**文化中,“刀斧手”可能与古代的刑罚和战争有关,象征着权威和暴力。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执行不人道或残酷政策的人。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冷酷和无情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血腥的战场、残酷的刑罚或无情的决策者。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遇到与“刀斧手”直接相关的情境,但这个词汇在讨论历史、军事或政治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历史的阴影下,刀斧手挥舞着冷酷的刃,时间的河流中,他们的影子依旧清晰。”
想象一个古代战场上,刀斧手挥舞着武器,金属的撞击声和士兵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xeman”或“executioner”,它们在含义上与“刀斧手”相似,但可能在文化背景和使用情境上有所不同。
“刀斧手”这个词汇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不仅指代具体的军事角色,还具有强烈的比喻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多重含义和使用情境对于准确传达信息和深入理解文化背景至关重要。
1.
【刀】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刀,兵也。象形。 、 《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 、 唐·崔国辅《从军行》-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组词】
刀枪;刀兵;刀瘢
2.
【斧】
(形声。从斤(斧头),父声。本义:斧子,伐木工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斧,斫也。 、 《易·巽卦》。注:“斧,所以断者也。”-丧其资斧。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 、 宋·苏轼《石钟山记》-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组词】
斧柯、 斧脑、 斧砧、 斧绣
3.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