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4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42:21
“不露斤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制作或处理事物时,手法高明到看不出任何雕琢的痕迹。基本含义是指技艺高超,做事精细,不留痕迹,自然而然。
在文学作品中,“不露斤斧”常用来形容文章或艺术作品的精妙,如“他的文章写得如此流畅,真是不露斤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美某人的工作或技艺,如“他的木工活做得不露斤斧,非常精致”。在专业领域,如建筑、雕塑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作品的完美和精细。
同义词:
反义词:
“不露斤斧”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里的“不露斤斧”原指山势自然,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后来泛指技艺高超,不留痕迹。
在传统文化中,自然和自然是美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不露斤斧”这个成语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工雕琢的超越,反映了人对和谐与自然的向往。
这个成语给人以精致、高雅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经过精心雕琢但又看似自然的事物。它激发人们对完美和自然的追求,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和创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不露斤斧”来形容一位朋友的摄影作品,他的照片总是能够捕捉到最自然的瞬间,让人感觉不到任何人为的痕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下花前,诗行不露斤斧,自然流露心声。”
想象一幅画,画面中的山水自然流畅,没有一丝人工雕琢的痕迹,这就是“不露斤斧”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流畅的乐曲,每个音符都恰到好处,没有一丝突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amless”或“effortless”,用来形容某事做得非常自然,没有明显的努力痕迹。
“不露斤斧”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对技艺的赞美,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和谐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追求自然和完美,无论是写作、艺术还是日常生活。
巧匠施工,不露斤斧。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露】
3. 【斤】 ——如“千斤”(qiānjin):起重的工具。
4.
【斧】
(形声。从斤(斧头),父声。本义:斧子,伐木工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斧,斫也。 、 《易·巽卦》。注:“斧,所以断者也。”-丧其资斧。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 、 宋·苏轼《石钟山记》-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组词】
斧柯、 斧脑、 斧砧、 斧绣
1. 【斤斧】 斧头; 指兵器; 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