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5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53:04
挢枉过正(jiǎo wǎng guò zhèng)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矫正弯曲过度”,比喻在纠正错误时做得太过分,反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纠正问题时应该适度,避免过度反应。
在文学作品中,挢枉过正常用来批评那些在解决问题时过于激进或极端的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提醒别人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平衡,不要走极端。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教育或管理学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讨论政策或措施的适度性。
挢枉过正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矫枉过正,以救其弊。”原意是指在纠正弯曲时,为了使其直,可能会做得太过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在纠正错误时做得太过分。
在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被视为一种理想的行为准则,挢枉过正**这个成语正是对中庸之道的体现。它强调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平衡,避免走极端,这与儒家思想中的“和而不同”相呼应。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谨慎和理性的感觉,提醒人们在行动时要考虑后果,避免因过度反应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它也让人联想到在决策时需要权衡利弊,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急于解决问题而采取过于激进的措施,结果反而使情况变得更糟的情况。这时,挢枉过正这个成语就提醒我,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冷静和适度。
在诗歌中,可以将挢枉过正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中,比喻自然界的平衡之美:
山川河流,自然之画, 矫枉过正,平衡之美。 风吹草动,不偏不倚, 人间万象,和谐共生。
在视觉上,挢枉过正可以联想到一个天平,一端过于沉重,导致天平倾斜,象征着过度和不平衡。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节奏过于急促的音乐,给人一种紧张和不协调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vercorrect”或“overcompensate”,都表达了在纠正错误时做得太过分的意思。这些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强调了适度的重要性。
挢枉过正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平衡和适度,避免走极端。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意识到在决策和行动中寻求平衡的重要性。
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往过其正矣。
1.
【挢】
纠正。 同: 矫
【引证】
《周礼·考工记·弓人》-挢干欲熟於火而(孰)无赢。 、 《汉书·公孙刘田等传赞》-挢当世,反诸正。 、 《汉书·诸侯王表》-可谓挢枉过其正矣。
【组词】
挢拂
诈称;假托。 同: 矫
【引证】
《左传·哀公十四年》-知其挢命。 、 《周礼·秋官·士师》-五曰挢邦令。 、 《汉书·高五王传》-挢制以令天下。
【组词】
挢制、 挢虔、 挢诬
2.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
3.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
4.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