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3:3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30:39
亦作"鹃啼"; 相传杜鹃啼声凄苦。因多用以形容人的思念之苦或悲怨之深。
1.
【鹃】
(形声。从鸟,肙(yuān)声。本义:鸟名,即杜鹃)又名郭公、杜宇、布谷、子规。一种常见的鸟,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而具暗色横斑,其显著特点是双音节叫声,并把卵产于别的鸟巢中为它代孵,吃毛虫,是益鸟。
【组词】
鹃血、 鹃魂、 鹃啼
2.
【啼】
(形声。从口,帝声。本义:放声痛心地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号,痛声也。”-嗁,号也。 、 《吕氏春秋·察今》-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 唐·杜甫《石壕吏》-妇啼一何苦。 、 宋·王安石《伤仲永》-忽啼求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儿醒大啼。 、 、 《聊斋志异·促织》-儿惧,啼告母。
【组词】
啼呼、 啼饥、 啼天哭地、 啼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