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0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02:59
词汇“拙行”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拙”和“行”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拙行”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拙行”字面意思是指笨拙的行为或举止。其中,“拙”表示不灵巧、不熟练,“行”则指行为、行动。因此,“拙行”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不够熟练、显得笨拙。
“拙”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意为不灵巧。“行”字则有多种含义,包括行为、行走等。两者结合形成的“拙行”一词,主要用来形容行为上的笨拙,随着语言的发展,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是一种美德,因此“拙行”有时也带有自谦的意味,表示对自己的行为不做过高的评价。
“拙行”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温和的幽默感,让人联想到初学者或不擅长某事的人的努力和可爱之处。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拙行”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尝试新事物时的笨拙表现,以此来表达一种轻松和包容的态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光初照,**拙行于枝头,试飞不稳,却显生机。”
想象一个初学滑冰的孩子,在冰面上摇摇晃晃地滑行,这个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拙行”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lumsy action”或“awkward behavio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含义相近。
通过对“拙行”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含义。这个词汇不仅能够准确描述笨拙的行为,还能传达出一种温和的幽默感和对初学者的包容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使我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富有情感。
1.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拙,不巧也。 、 《广雅》-拙,钝也。 、 《墨子·贵义》-不利于人谓之拙。 、 《书·盘庚》-予亦拙谋。 、 《离骚》-理弱而媒拙兮。 、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 《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 、 《楚辞·离骚》-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 、 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红楼梦》-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
【组词】
性拙、 拙行、 拙诚、 拙鸠、 拙薄、 拙守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