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1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14:28
拙笔: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笨拙的笔”,通常用来谦称自己的书法或写作技巧不高,表达一种自谦的态度。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用“拙笔”来谦虚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不满或对读者的尊重。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拙笔”来谦虚地谈论自己的写作或绘画技能。 专业领域:在书法或写作相关的专业领域,使用“拙笔”可以表达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和对自身水平的谦虚评价。
同义词:
反义词:
词源:“拙”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笨拙、不灵巧。“笔”则是书写工具。两者结合形成“拙笔”,用以谦称自己的书写技能。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拙笔”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用于各种书写相关的谦虚陈述。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是一种美德。使用“拙笔”这样的词汇,不仅表达了对自身技能的谦虚,也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情感反应:使用“拙笔”可能会让人感到一种温和、谦逊的氛围。 联想: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在书写时的自谦态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学术论文或正式信函中,我有时会使用“拙笔”来谦虚地表达对自己作品的不满,同时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宝贵意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拙笔轻挥,墨香四溢,
字字句句,皆显谦意。
视觉联想:想象一位文人坐在书桌前,轻轻挥动毛笔,书写着“拙笔”二字,周围是古朴的书架和文房四宝。 听觉联想:想象一位老者在书写时轻声自语:“拙笔所书,望不吝赐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y humble writing”或“my clumsy pen”,但这些表达不如“拙笔”那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总结:“拙笔”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对自身技能的谦虚,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特定的文化环境,并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
1.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拙,不巧也。 、 《广雅》-拙,钝也。 、 《墨子·贵义》-不利于人谓之拙。 、 《书·盘庚》-予亦拙谋。 、 《离骚》-理弱而媒拙兮。 、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 《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 、 《楚辞·离骚》-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 、 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红楼梦》-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
【组词】
性拙、 拙行、 拙诚、 拙鸠、 拙薄、 拙守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