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2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20:32
国货:字面意思是指在本国生产或制造的商品。基本含义是指那些由国内企业生产,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的商品。
国货一词源于对本土产品的强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货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变,强调本土创新和质量的提升。
在,国货常常与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国际贸易摩擦或国家重大期间,支持国货的呼声会更高。
国货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如自豪、支持本土产业、对国家经济贡献的认同等。联想可能包括对本土品牌的信任和对国家制造业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选择购买国货,尤其是在电子产品、服装和食品等领域,以实际行动支持本土企业。
诗歌:
国货之光,照亮民族的骄傲,
每一针一线,编织着家的温暖。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国货的足迹,遍布每一寸土地。
视觉:想象一家国货商店,货架上摆满了各种本土品牌的商品,色彩丰富,设计独特。 听觉:听到人们在讨论国货的优势,声音中充满了自豪和信心。
在不同国家,国货的概念和重视程度各不相同。例如,日本有“Made in Japan”的自豪感,德国有“Made in Germany”的高质量形象。
国货不仅仅是一个词汇,它承载着民族情感、经济意义和文化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国货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参与到本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
1.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2.
【货】
(形声。从贝,化声。本义:财物)。
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
【引证】
《说文》-货,财也。 、 《书·洪范》。郑注:“掌金帛之官。”-二曰货。 、 《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商贾阜通货贿。 、 《礼记·曲礼》-司货。 、 《仪礼·聘礼》。注:“货,天地所化生谓玉也。”-多货则伤于德。 、 《国语·晋语》-假货居贿。 、 、 《韩非子·五蠹》-而货财寡。 、 《史记·项羽本纪》-贪于财货。 、 《商君书·立本》-治行则货积。 、 《聊斋志异·促织》-居为奇货。
【组词】
货儿、 货易、 货财、 货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