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2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29:34
征讨:字面意思是指出兵讨伐,通常用于描述对敌对势力或叛乱分子的军事行动。基本含义是指通过武力手段来平定或征服。
“征讨”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征”指征召、征伐,“讨”指讨伐、讨击。在古代,征讨常用于描述官方的军事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仍保持其军事征服的原始含义。
在**古代,征讨是帝王维护国家统一和权威的重要手段。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征讨往往与英雄主义、忠诚和正义等价值观相联系。
“征讨”一词常带有一种庄严和正义的情感,尤其是在描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时。它也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牺牲。
在历史学*中,我经常遇到“征讨”一词,它帮助我理解古代**的军事行动和政治策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征讨的号角响彻云霄,英雄的剑光划破夜空。”
结合古代战争的图片和战鼓的声音,可以更好地理解“征讨”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征讨”可以对应为“crusade”或“conquest”,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有所不同。
“征讨”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军事行动,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其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2.
【讨】
(会意。从言,从寸。言,言论。寸,法度。用言论和法度进行处治。本义:声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讨,治也。 、 《玉篇》-讨,诛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 、 《左传·襄公五年》-楚人讨陈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