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2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26:51
弄璋(nòng zhāng)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字面意思是“玩弄玉璋”,其中“璋”是一种古代玉器,形状像半个圭,用于祭祀或礼仪。成语“弄璋”比喻男子有才学,有德行,能够担任重要职务或成就大事。
“弄璋”一词源自《左传》,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形容有德行和才华的男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在文学和正式场合中使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器象征着高贵和纯洁,因此“弄璋”也带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代表着对德行和才华的崇高评价。
“弄璋”给人一种高雅、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风采和才华。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有才华的人时,可以适当使用,增加语言的文雅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少年弄璋志气高,不畏浮云遮望眼。”
想象一位古代文人在书房中,手持玉璋,沉思吟咏,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琴曲,营造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man of letters”或“a scholar”,但这些表达没有“弄璋”所蕴含的玉器和礼仪的象征意义。
“弄璋”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虽然在现代口语中使用不多,但在文学和正式场合中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