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5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50:51
“与人为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对待他人要友好、善良。这个词汇强调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持有一种积极、正面的态度,乐于助人,尊重他人,避免冲突和敌意。
“与人为善”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和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各种文化和社会环境中。
在**文化中,“与人为善”与儒家提倡的“仁”紧密相关,是社会和谐与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这个概念也被用来促进正面的社会互动和心理健康。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温暖和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美好的社会环境。它鼓励人们以更加开放和友好的心态去面对他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总是与人为善的邻居,他的行为不仅改善了社区的氛围,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与人为善,如春风拂面,温暖心田;如细雨润物,无声却深远。”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微笑的人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背景音乐是柔和的钢琴曲,这样的场景和音乐都能强化“与人为善”的正面感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 kind to others”或“treat others with kindnes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核心理念相似。
“与人为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代表了一种生活哲学和人际交往的智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应用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并促进了我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想你们教士也是~,断不肯叫我为难的。
战国时期,孟子给学生上课经常拿子路的例子来教育他们:“子路十分虚心听取别人指出他的毛病与不足,然后加以改正。从历史上看,凡是君子都是吸取别人的优点、长处,自己来实行善事。如舜、禹等都是如此。君子的最高德行就是与人为善。”
1. 【与】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善】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善,吉也。 、 《汉书·翼奉传》-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
【组词】
善时、 善祥、 善征、 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