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6:47
奋襟(奋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挥动衣袖,形容情绪激动或决心行动的样子。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表现出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奋襟常用来描绘英雄人物或领袖在关键时刻的决断和行动,如历史小说中描述将领在战场上鼓舞士气的场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演讲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坚定的决心或强烈的情感。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奋襟可能用来描述领导者在面对危机时的积极应对策略。
奋襟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最初可能用于描述军事或政治领袖在关键时刻的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范围扩大,现在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人在面对挑战时的积极态度。
在文化中,奋襟常常与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联系在一起,强调在困难时刻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重要性。这种精神在的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有着深厚的根基。
奋襟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勇气、决心和行动力。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我传达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积极进取的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困难,当时我们的团队领导奋襟而起,鼓舞大家共同努力,最终我们成功克服了挑战。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奋襟的实际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奋襟:
在风暴的中心,他奋襟而起,
如鹰击长空,无畏无惧。
奋襟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领袖在战场上挥动着衣袖,激励着士兵们冲锋陷阵。在听觉上,它可能与激昂的战鼓声或振奋人心的演讲声音相联系。
在英语中,奋襟可以对应于“roll up one's sleeves”或“get down to business”,虽然这些表达没有直接的字面意义,但它们传达了类似的决心和行动的意味。
奋襟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行动的姿态,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帮助我传达了坚定和积极的情感,同时也让我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1.
【奋】
(会意。金文字形,中间是“隹”(鸟);外面象鸟振翅欲飞之势;下面是“田”,表示空旷的田野。本义:鸟类振羽展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奮,翚也。 、 张衡《西京赋》-奋隼归凫。 、 《淮南子·原道》-羽翼奋也。 、 《尔雅·释鸟》-雉绝有力奋,鸡绝有力奋。 、 《诗·邶风·柏舟》-不能奋飞。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 《聊斋志异·促织》-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组词】
奋翅、 奋翼、 奋翔、 奋鳞、 奋翮
2.
【裾】
衣服的前后襟。
【引证】
《说文》-裾,衣袌也。从衣,居声。 、 《说文通训定声》-裾,衣之前襟也。今苏俗曰大襟。 、 《淮南子·齐俗》-楚庄王裾衣博袍。
傲慢。
【引证】
《晏子春秋·外篇》-彼浩裾自顺,不可以教下。 、 《荀子·宥坐》-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 、 《汉书·赵禹传》。颜师古注:“裙亦傲也。”-[赵禹]为人廉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