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7:18
寄存:指将物品暂时存放在他人处或特定场所,以便在需要时取回。这个词汇通常涉及信任和保管的概念。
“寄存”一词源于汉语,由“寄”和“存”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寄”有委托、托付的意思,“存”则指保存、存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寄存”一词。
在**文化中,“寄存”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互助精神。在社会生活中,寄存服务如行李寄存、物品保管等,为人们提供了便利。
“寄存”这个词给人一种安全感,因为它意味着物品被妥善保管,可以在需要时取回。这种信任感在人际关系中尤为重要。
我曾在旅行时将行李寄存在火车站,这让我能够轻松地游览城市,不必担心行李的安全。
诗歌:
在时光的驿站,我将回忆寄存,
等待未来的某天,轻轻取回。
想象一个整洁的寄存柜,每个柜门后都藏着不同的故事。背景音乐可以是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宁静和期待的感觉。
在英语中,“寄存”可以对应为“deposit”或“store”,但“deposit”更多指存款,而“store”则更广泛地指存储。
“寄存”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它不仅涉及物品的保管,还涉及信任和责任。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个词的多种用法和背后的文化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沟通和表达。
1.
【寄】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奇声。本义:寄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寄,托也。 、 《仪礼·丧服》传-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 、 《论语》。皇疏:“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可以寄百里之命。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组词】
寄籍、 寄庄
2.
【存】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注:“存即在。”-存,存在也。 、 《公羊传·隐公三年》-有天子存。 、 《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 、 《孟子·离娄下》-以其存心也。 、 《吕氏春秋·应同》-召寇则无以存矣。 、 《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存济、 存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