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3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31:01
寄情: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寄托情感,即将个人的情感寄托于某物或某人之上。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它通常指将深切的情感、思念或理想寄托于某种形式或对象上,以表达内心的感受或寻求情感的慰藉。
“寄情”一词源自汉语,其构成由“寄”和“情”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文化中,“寄情”常常与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表达文人墨客的情感和理想。它也反映了人内敛而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
“寄情”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而深沉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将情感寄托于无形的对象上,寻求心灵慰藉的时刻。它激发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珍惜。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将一段难以言说的情感寄情于一本日记,通过书写来表达和整理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寄情”:
月光下,我将思念寄情于远方的你,
每一缕清风,都是我对你深情的诉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海边,望着远方的夕阳,将心中的情感寄托于无垠的海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柔和的音乐,如钢琴曲,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深情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our one's heart into”或“place one's emotions 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将情感寄托于某物或某人。
通过对“寄情”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情感和寻求心灵慰藉中的重要作用。这个词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情感处理上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方式。
1.
【寄】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奇声。本义:寄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寄,托也。 、 《仪礼·丧服》传-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 、 《论语》。皇疏:“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可以寄百里之命。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组词】
寄籍、 寄庄
2.
【情】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 、 《礼记·礼运》又-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 、 、 《易·系辞》。虞注:“情阳也。”-情伪相感。 、 《白虎通·情形》-情者,阴之化也。 、 《荀子·正名》-情者,性之质也。 、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览物之情 、 清·黄宗羲《原君》-情所欲居。 、
【组词】
情熟、 情款、 情悃、 情热、 情肠、 情悰、 无情、 友情、 情交、 情好、 情志、 情思、 情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