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6:28
词汇“干忤”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含义来分析这个词汇,假设它可能指的是“直接反对”或“公然违抗”的意思。
由于“干忤”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如果它是一个方言词汇或网络新词,其来源可能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在强调集体主义和等级秩序的文化中,“干忤”可能被视为不尊重或不合作的行为,而在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的文化中,它可能被看作是勇气和独立思考的体现。
由于词汇不常见,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直接使用“干忤”的情况,但如果遇到公然违抗规则或权威的**,这个词可以用来描述那种情境。
在创作中,可以将“干忤”用于描述一个角色在故事中勇敢地挑战不公正的制度或权威,从而展现其个性和勇气。
如果“干忤”是一个特定文化中的词汇,它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其概念可以通过其他词汇来表达,如“defiance”(英语)或“désobéissance”(法语)。
尽管“干忤”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但它代表了对抗和挑战的概念,这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的社会行为和文化态度。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忤】
(形声。从心,午声。本义:抵触,不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唐·李朝威《柳毅传》-复忤宾客。 、 清·张廷玉《明史》-触忤当死。
【组词】
忤权、 忤物、 忤怨、 忤恨、 忤意、 忤嫚、 忤触、 忤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