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4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48:24
“干愁万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忧愁极多,无法排遣。其中,“干愁”指的是没有实际原因的忧愁,“万斛”则是一个量词,表示数量极多。整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忧愁深重,难以消除。
在文学作品中,“干愁万斛”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内心的深沉忧愁,如在古典诗词或现代小说中,用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文学或艺术讨论中,它可能会被提及,用以形容某种深沉的情感状态。
同义词:忧心忡忡、愁肠百结、忧愁满面 反义词:心花怒放、喜笑颜开、欢天喜地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情感的深度和性质上有所不同,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情感的状态。
“干愁万斛”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于情感表达的细腻和深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和艺术领域仍然保留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传统文化中,忧愁常常被赋予一种诗意和哲学的意味。因此,“干愁万斛”这样的成语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用以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沉和忧郁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寂静的夜晚独自沉思的人,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无法言说的忧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阅读某些文学作品时遇到过这个成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干愁万斛涌心头,月光如水,抚不平这深深的忧。”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幅描绘孤独人物在夜晚沉思的画作。听觉上,可能会是一首旋律悲伤的音乐,如古典音乐中的某些慢板。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sea of troubles”或“a mountain of sorrow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能传达出深重的忧愁。
“干愁万斛”这个成语在表达深沉忧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于情感的细腻描绘。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深度和表现力。
干愁漫解坐自羁,与众异趣谁相亲。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
3.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4.
【斛】
(形声。从斗,角声。本义:古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
多用于粮食。
【引证】
《仪礼》-十斗曰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