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9:59
词汇“兼示”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兼”通常意味着同时做两件或多件事情,或者包含多个方面;“示”则意味着展示、指示或表明。结合起来,“兼示”可能意味着同时展示或指示多个方面。
由于“兼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出现在较为正式或专业的文本中,如法律文件、学术论文或官方声明中,用以强调信息的全面性和多维度。
由于“兼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常用词汇“兼”和“示”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中。
在强调全面性和多维度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兼示”可能被用于强调信息的全面性和多维度。例如,在强调透明度和全面性的政府报告中,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
由于“兼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给人一种正式、专业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需要全面考虑和分析的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需要使用“兼示”这个词汇的情境。它更多出现在正式或专业的文本中。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兼示”来强调多维度的美:
月光下,花朵兼示了
白日的娇艳与夜晚的神秘。
由于“兼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它更多是一个概念性的词汇。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兼示”的词汇,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可能需要通过解释来传达其含义。
“兼示”是一个较为正式和专业的词汇,用于强调信息的全面性和多维度。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需要强调全面性和多维度的正式文本中可能会有所应用。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正式文本中的全面性要求。
1.
【兼】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引证】
《说文》-兼,并也。 、 《仪礼·聘礼》。注:“犹两也。”-兼执之,以进。 、 《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兼巾之。 、 《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兼诸弣。 、 《孟子·告子上》-不可得兼。 、 宋·文天祥《 后序》-丞相兼枢密使。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兼百花之长。 、 蔡元培《图画》-兼筑雕刻。
【组词】
兼祧、 兼资、 兼署、 兼味
2.
【示】
(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qí)。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
显现;表示。
【引证】
《华严经音义》-示,现也。 、 《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 《苍颉篇》-示,现也。 、 《战国策·秦策》-武王示之病。 、 《楚辞·怀沙》-穷不得所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 《三国演义》-斩使以示威。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组词】
示像、 示疾、 示现、 示贬于褒、 示重、 示问、 示俭、 示优、 示惩、 示怀、 示导、 示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