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0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05:05
寻隙: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寻找空隙或机会。在汉语中,它通常指寻找机会进行某种行动,尤其是在对方不注意或防御*弱的时候。
“寻隙”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寻”意为寻找,“隙”指空隙或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寻隙”常与策略和智慧联系在一起,如在古代战争策略中,寻找敌人的弱点是取胜的关键。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机智和策略性。它让我联想到在复杂环境中寻找机会的智慧和勇气。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寻隙完成任务的情况,这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思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寻隙的风,轻抚过寂静的街角,带来了远方的消息。”
视觉上,“寻隙”让我想到夜晚的影子在寻找光与暗的交界;听觉上,它可能与夜晚的寂静中偶尔传来的细微声响相关联。
在英语中,“寻隙”可以对应为“seize an opportunity”或“exploit a gap”,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寻隙”是一个富有策略性和机会主义色彩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度有着积极的作用。
1.
【寻】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引证】
《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尋,绎理也。 、 《方言一》-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 、 《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是寻是尺。 、 《大戴礼记·主言》-舒肘知寻。 、 《小尔雅》-度寻舒两肱也。 、 《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蹄间三寻。 、 《左传·成公十二年》-争寻常以尽其民。 、 《国语·晋语》-无寻尺之禄。 、 《三国演义》-千寻铁锁沉江底。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深逾寻丈。
寻找。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寻向所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寻视其侧。 、 《后汉书·张衡传》-寻其方面。
【组词】
寻事、 寻门路不着、 寻瑕索瘢、 寻疵责人、 寻孔讨气、 寻宿儿
2.
【隙】
(会意。从阜(fù)亦声。阜,土山,与土有关。本义:墙上开裂的裂缝)。
同本义。也泛指孔穴、空隙。
【引证】
《说文》-隙,壁际孔也。 、 《广雅》-隙,裂也。 、 《左传》-墙之隙坏,谁之咎也。 、 《礼记·三年问》-若驷之过隙。 、 《国语·周语下》-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 、 唐·孟棨《本事诗》-柳每以暇日隙壁窥韩(韩翃)所居,即萧然葭艾,闻客至,必名人。 、 《商君书·修权》-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组词】
裂隙;罅隙;隙穴、 隙地、 隙积